历史文化名人与贵州茶|黔人喻政,被忽略的茶史巨人 每日资讯
“黔中,生思州、播州、费州、夷州……其思、播、费、夷……往往得之,其味极佳。”中国是茶的故乡,贵州是茶的原始产地之一,这是有着茶圣之称的唐代陆羽在《茶经·八之出》中对贵州茶品质的描述。
事实上,在史料记载中,很早就有了对茶原产地的论述,其中,涉及贵州茶历史最早的记载出自晋代常璩所撰的《华阳国志·巴志》,书中提到:周武王伐纣,实得巴蜀之师,著乎尚书⋯⋯上植五谷,牲具六畜,桑蚕麻贮,鱼盐铜铁,丹漆茶蜜……皆纳贡之。
但《茶经》的问世,让贵州成为唐、宋时期全国著名八大茶区之一的“黔中茶区”,黔中茶声名远播。宋代《太平寰宇记》记述“夷州生产土茶,播州生产黄茶,思州以茶为上贡;”明代李时珍的《本草纲目》亦有对贵州茶的记载。这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了贵州茶,越来越多的历史文化名人与贵州茶发生联系,其中明代喻政编撰《茶书》的故事,让世人看到了贵州人对茶文化的构建与传承付出的努力,至今让人津津乐道。
(资料图)
春夏之交,雨生百谷。位于花溪区铜仁路的贵州民族大学文学院内茶缕飘香,主攻历史文献研究的王力教授在浩如烟海的文献中找到一本《茶书》,揭开了一段喻政与茶的故事。
喻政何许人也?王力用八个字概括为“学霸清官、高寿茶人”。生于铜仁,喻政的科举之路颇为顺利,在万历二十二年考取贵州乡试解元,成为全省第一名,又在次年的全国性科举考试中顺利考中进士,位列三甲第106名。这种连续考中举人和进士的情况被称为“乡会联捷”,明代贵州中解元而又联捷进士者仅喻政与萧重望二人,就连曾为皇帝讲过学的孙应鳌也在中解元后会试三次才考取进士,可见喻政的应试能力是“学霸”级的。
生态湄潭:茶海一角。 湄潭县委宣传部供图
入仕后,喻政曾任南京兵部郎中,出知福州府,升巡道。一方茶乡,养育了一位极富乡情的文化名人,喻政好茶,朋友称其为嗜好,喻政则辩驳说自己饮茶是为了获取人生趣味,茶水穿肠,借以洗涤心灵,并不是为这一嗜好所奴役,付出辛劳只为口腹之欲。
嗜茶如命的喻政活到96岁,在王力看来,从现代医学及心理健康角度分析,如此长寿或许与饮茶习惯及良好心境有关。
自唐代陆羽撰写《茶经》以来,历代撰述茶书者接踵而至,成果斐然,但聚其精华汇为合集者,喻政《茶书》不仅是首创,而且也是集大成者。日本汉学家布目潮沨称其“集《茶经》以后茶书之大成”,20世纪著名茶史专家万国鼎曾精辟地指出其最大的历史功绩,是收录了几种其他书所未载的茶书,这些书“因而赖以流传至今”,若非如此,今人就将无缘见得这些茶史上的文化瑰宝。直到清末,也未有哪种茶书超越它。
丹寨生态茶园。 蔡华频 摄 (贵州图片库发)
王力爱茶,作为贵州历史文献研究会秘书长,他希望从古籍中找出一些贵州古代茶人。直到前几年,他才下决心要系统阅读查阅文献,发现古代茶文献的提要里提到了喻政这个人。
彼时,王力正在做关于贵州科举制度的研究工作,对喻政也比较熟悉,文献中提到他是江西人,但经过一番考证,他确定这篇文献里提到的喻政就是贵州的喻政,是贵州历史上最有名,也是最有成就的一位茶人,他的影响不仅在贵州,在世界也有很广泛的影响。
湄潭茶海。 盛亚亿 摄
《茶书》并非喻政所撰写,而是他与他人一起编撰的收录历代茶书的书,共有两个版本,上起唐代,下至明中后期,其间有代表性的茶书几乎被网罗净尽,包括陆羽《茶经》、张源《茶录》、朱子安《东溪试茶录》、蔡襄《茶录》、张又新《煎茶水记》、审安老人《茶具图赞》、陈继儒《茶话》、屠隆《茶说》等等,就是这样可贵的茶史文献,竟为后人留下了两大遗憾。一是刊刻极少,除了喻政原刻本,后世无人翻刻,以至存世量稀。今人可知者主要有二处,一是日本的内阁文库,二是中国的南京图书馆,近几十年来关于此书的影响较大的介绍来自布目潮沨,而他写作所据的正是内阁文库的本子。南京图书馆所藏本近年来渐受文献学界瞩目,国家图书馆出版社编纂《中华再造善本》时对其进行了再造,四川大学出版的《茶书》也影印了此书,但在普通读者中尚少人知,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。
“茶书是至今没有充分被认识的一本茶史料,他在茶史上应该有崇高的地位。”王力认为,茶文化走向雅化,明代起到很大的作用。喻政的《茶书》把历代茶资料汇编到一起,到清朝为止,其数量是最多、最详细、最具有唯一性的。喻政的这本茶书,没有什么商业目的,就是为了保存下史料,因此非常有学术性,而且是具有国际性的。虽然当时这本书只刻了一次,现存于南京,但日本翻刻过很多本。喻政的茶书可以算是集大成者。
王力表示,喻政本人的确生长于贵州,在黔读书,并在黔应试,万历《铜仁府志》明确指出其家在“铜仁府平头司”,他致仕后返回铜仁居住,并终老于此。由此来看,他就是一位地道的、本地山川滋养的贵州人,只是地方史志中关于他的记载太少,许多资料反而多见于他省。
作为文史工作者,王力想把关于贵州茶的文史资料找齐。虽然关于贵州茶的记载散落在各种资料中间,很零散,但他认为这个工作必须要做。贵州还有很多工作要做,茶文化工作者、文史工作者,都应该努力,充分了解贵州茶。
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赵相康
视觉/实习生 黄明慧
编辑/赵怡
二审/舒畅
三审/黄蔚